車禍肇事逃逸怎麼辦?法律責任與自保指南一次看懂
車禍發生後,若駕駛人選擇逃逸離開現場,不僅會讓被害人陷入更大困境,也會面臨嚴重的法律責任。本文將由語海法律事務所帶您深入了解肇事逃逸的法律定義、刑責、民事責任以及受害人如何自保,讓您在面對意外時能更有依據與保障。
一、什麼是肇事逃逸?法律怎麼定義?
根據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62條與《刑法》第185‑4條,所謂「肇事逃逸」是指駕駛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,未依法停車、通報、或提供救助即刻離開現場。即使當下未造成他人受傷,只要有事故發生且駕駛人離去,都可能構成肇事逃逸。
二、肇事逃逸會面臨哪些刑事責任?
根據《刑法》第185‑4條,肇事逃逸屬於刑事犯罪,且為非告訴乃論之罪:
- 致人受傷而逃逸者:處 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罰金。
- 致人死亡而逃逸者:處 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- 僅造成事故無人受傷:違反《道交條例》第62條,處 1萬至3萬元罰鍰,並吊扣或吊銷駕照。
若加上酒駕、無照駕駛等情形,法院往往會加重量刑,實務中多見實刑。
▍補充:刑事責任詳解
1. 構成要件
須為駕駛人、發生交通事故、明知他人受傷或死亡、仍未協助即離去,即構成肇事逃逸罪。
2. 加重量刑情節
- 酒駕/毒駕逃逸
- 無照駕駛/吊照期間駕駛
- 肇事累犯
- 導致重傷或死亡
3. 自首可否減刑?
若駕駛人於事發後短時間內主動投案並認罪,法院可能視為自首,酌予減輕。但若因通緝或媒體曝光才投案,則不易成立自首。
三、除了刑責,肇逃駕駛也須負民事賠償責任
肇事逃逸者除了刑事處罰外,仍須對受害人負起民事賠償責任。根據《民法》第184條、第191‑2條等規定,只要因交通事故導致他人財產或身體受損,即須賠償。
▍常見民事賠償項目
賠償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醫療費用 | 掛號、診療、手術、住院、復健、藥品等費用。 |
看護費用 | 依醫師診斷需聘請看護者,得請求相關費用。 |
交通費用 | 救護車、就醫往返、轉院交通等支出。 |
財產損失 | 車輛損壞、手機、衣物、配件等毀損費用。 |
工作/營業損失 | 因休養期間無法工作,導致薪資或營收減少。 |
精神慰撫金 | 因受傷、驚嚇、疼痛產生的心理損害。 |
死亡相關費用 | 喪葬費、扶養費與家屬精神慰撫金。 |
▍如何舉證與求償?
應妥善保存診斷證明、醫療單據、工作證明、現場照片、維修報價單等資料。若無法與對方和解,建議委託律師提起民事訴訟,主張合理賠償。
四、受害人該怎麼辦?自保5步驟
- 立即報警並就醫:確保自身安全與健康。
- 保留現場證據:拍照、錄影、蒐集監視器畫面。
- 尋找目擊證人:蒐集聯絡方式,利於後續調查。
- 備案並提告:刑事與民事程序可同時進行。
- 諮詢律師:由專業律師協助訴訟與談判,可大幅提升勝訴與求償機會。
五、語海法律事務所:您交通事故爭議的堅實後盾
語海法律事務所擅長處理各類交通事故案件,無論是刑事辯護或民事求償,我們都能提供專業、迅速且具同理心的協助。
歡迎立即聯繫語海法律事務所,讓我們與您一同面對、一起守護權益!